秋去冬来,又是一年岁尾至。
九月初的祭天大典结束后,京都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迄今渐渐恢复平稳。
在这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朝堂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祭天之变引发的清洗不断进行,大量官位空了出来,文臣这边称得上各出奇招,大体上呈现各方势力相对平均瓜分的态势。然而武勋亲贵却是一家独大,继藏锋卫指挥使韦睿升任北营主帅、且天子恩赏加封一等汝南伯之后,北营在裴越的指示下完成重建。
武定卫的建制随着秦贤在南境担任宁州大营主帅而撤出北营,藏锋卫指挥使由唐临汾接任,同时唐临汾升为北营副帅,爵封二等江阴伯,协助韦睿处理北营军务。
陈显达升为泰安卫指挥使,爵封三等宜春伯。虽然如今加官进爵独当一面,但是陈蛮子显然舍不得藏锋卫三千先锋精锐,跑到晋王府跟裴越软磨硬泡,最终还是被他要走一千骑,作为泰安卫的直属骑兵。
孟龙符升为平南卫指挥使,爵封三等西亭伯。天子原本想要取消平南卫的建制,以免裴越心里有疙瘩。不过裴越斟酌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保留此卫,因为平南二字象征着他从军以来最大的功劳。
罗克敌升为征西卫指挥使,这支新组建的步军卫不仅名字引人注意,其实力也被京都百姓津津乐道。北郊那一战的细节逐渐披露,世人这才明白晋王的底牌有多强大,同时感叹于动乱过后的岁月静好是多么来之不易。
虽说定军侯府的爵位短时间内没有指望恢复,但罗克敌在接到这份任命时依旧泪洒满襟,对裴越更是感激涕零。
自从进入藏锋卫后便洗心革面,在多年征战中屡立战功的西宁伯崔护之子崔猛也得到晋升。他先前便被裴越提拔为泰安卫副指挥使,如今升任新组建的东庆卫指挥使。黑脸伯爷崔护年事已高,渐渐淡出朝堂,得知此事后提着几大车的礼品去晋王府道谢,然后迫不及待地向朝廷请辞。
崔猛因此提前承继爵位,是为西宁子爵,将来提升爵位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如果说征西卫只是让人遐想联翩,那么东庆卫的出现几乎可以确定朝廷不会坐视西吴占据着世间最好的养马之地。东庆二字出自灵州东庆府,此地位于高阳平原东面末端,乃是大梁西境边陲之地。
京军北营重建完成,但是除了藏锋卫和泰安卫之外,其余三卫仍旧是个空架子,罗克敌带来的五千人在局势稳定后便南下返回成京。等到谷梁带回京都的灵州左卫领受朝廷的赏赐,然后一分为三进入北营三卫,再加上泰安卫部分老卒的加入,三卫的骨架顺利搭建。
北营副帅唐临汾已经赶赴灵州,按照裴越的命令进行新兵招募。
北营众将加官进爵不提,尚留在南境的老帅郭兴、张齐贤、秦贤、薛蒙和谷节等人也各有封赏。如此一来,裴越在军中的地位愈发稳如大山,曾经那些猜忌他的声浪消失得无影无踪,军中一家独大的格局就此形成。
在这样的煌煌大势下,原江陵主帅蔡迁升任右军机、原虎城主帅尹伟接任禁军主帅这两道任命反倒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尹伟能够接任禁军主帅,想必和岳丈有关。”
当初的广平侯府,如今的郑国公府内,裴越和谷梁在青丘之上存朴亭内对面而坐,面带微笑地说着。
谷梁饶有兴致地问道:“何出此言?”
裴越道:“我了解过西境战事的细节,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吴太后的伏手不止南安侯苏武,多半还有齐云侯尹伟。但最终尹伟什么都没做,只是按照岳丈的军令配合行动,如此才能造就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陛下应该是看中这一点,知道尹伟是忠于天家而非太后,所以才让他接手禁军。”
谷梁赞许地道:“你看得很透彻。如今西营和南营的主帅位置悬而未决,几个月来一直由副帅兼任,你是不是和陛下有分歧?”
老者神情柔和,然而眼中精光内蕴,显然是别有所指。
既然裴越当日没有选择彻底决裂,西营主帅苏武谋害谷梁的罪名便没有牵扯到宫里,最后被朝廷处以抄家灭族。裴越在这件事上极其坚决,连谷梁的劝谏都没有听,将他护短的性情再一次显露在世人面前。
裴越失笑道:“岳丈多虑了。陛下之意,是想调渝州铜鼓大营主帅时雨接手南营,然后让西境定西大营主帅齐新接手西营,但我觉得这不太妥当,因此目前两营暂时还让副帅暂代,等过段时间再行定夺。”
谷梁心领神会地点头,在尹伟被调来京都之后,西军委实不宜再有变动,而且定西大营在先前战事中损失惨重,必须要让齐新留在那里重建军队。
至于那位躲在渝州十万大山里的铜鼓大营主帅时雨,显然也是开平帝留给刘贤的心腹之一,但是齐新既然无法来京,时雨也就不能履新。
一念及此,谷梁不禁叹道:“你对平衡二字的掌握愈发成熟了。”
裴越微微一笑,他如今全权执掌西府军事院,任何武勋将领的调动都绕不开他。
他饮了一口清茶,缓缓道:“平衡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本不在意调时雨来京,但陛下坚持不允,最后只好作罢。岳丈,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