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王肯的一万大军赶到剑门关前,和廖山河顺利会师之后,全面进攻剑门关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毕竟,前锋营的总兵力,不过区区三千人而已。即使已经拿下了两座山峰,正面进攻的主力,只有区区两千人,实在是太少了。
以两千人去攻击蜀军守关的两万人,只具备骚扰的性质,而不可能起到真正拿下的作用。
随着王肯的到来,汉军在掌握了两山的优势之后,也就具备了强攻夺关的实力。
战前会议随即展开,参与的人数并不多,主要是廖山河、第六厢镇抚使钟元俊、王肯、各军的都指挥使和镇抚使、以及随军参议司的参议们。
“诸位,如今两山已经落入了我军之手,下一步就是尽快的拿下剑门关了,不知道各位有何高见?”
上一次会议上,出头露脸的参议杨刚,提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廖山河在尝到了甜头之后,比以前更加的重视参议们的意见了。
“大总管,某以为,不能像上次进攻阳平关那样,扔出过多的鸡尾酒。否则的话,即使吓跑了敌军,我军也会被雄雄的火焰,挡住去路,而无法顺利的追击。”王肯吸取了上次烧毁阳平关的教训,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山顶的我军,完全可以扔出少量的鸡尾酒,再加上石头和木头等杂物,只要迫使敌军不敢在关城上轻易露头,掩护我主力攻城大军推进到关门前,就是胜利的保障。”
“是的,扔出过多鸡尾酒,不仅挡住了我军的去路,也很容易给敌军创造烧毁栈道的机会。”
从山上爬下来参加军议的杨刚,紧随在王肯的后边,提出了合理的看法。
镇抚使钟元俊拈起胡须,不动声色的望着从容不迫的杨刚,心里对他极为认可。
皇上派杨刚前来第六厢作参议,并不是镀镀金就升迁上去这么简单,而是想要发挥杨刚的军事指挥才能,替大军的南征提供必要的助力。
事实上,夺取两山的战役之中,杨刚不仅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而且奋不顾身的还冲锋在前,完全没有天子门生的骄娇二气,实属难得了。
此前,负责政工的钟元俊已经打听清楚了,杨刚的下边还有一个幼弟,至今尚未婚配。
巧合的是,钟元俊最小的妻妹,恰好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如果,这桩婚事能成,就相当于钟杨两家间接联姻了,其中的好处自然是不少的。
起这个念头,主要是,钟元俊非常看好杨刚的前程。毕竟,整个汉军几十万人之中,能够真正简在帝心的军官,可谓是少之又少。
按照汉军的规矩,指挥作战属于廖山河这个都指挥使的职权范围,钟元俊照例是不轻易发言的,以免影响了廖山河的权威性。
若是涉及到军官的升迁降调,发薪发饷,或是生活上的困难,就要以钟元俊为主导了。
说白了,就是军政和军令分离,廖山河和钟元俊,谁都不可能独自掌握整个第六厢的全部大权。
在场的众人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言辞也越来越激烈了。
廖山河微微一笑,哪怕是经过了讲武堂深造的军官,别看文化程度比此前高了不少,火气依然不小啊。
李中易曾经说过,一支军队若想百战百胜,就必须集思广益,总结不足,发扬长处。
在军事会议上,大家都不敢讲真话的军队,迟早是要栽大跟头的!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在李中易的以身作则之下,整个汉军系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实事求是的讨论风气。
作战会议上,不论职务高低,只论作战的实际需要,既求真也务实!
“另外,正面进攻的时候,为了防备敌军扔滚木擂石,甚至是泼火油烧咱们,必须事先准备好大量的土包,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杨刚的补充,令在场的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点头赞许。
山道确实异常之崎岖,经过实地勘查,仅容一辆半马车通行。而且,关墙上的蜀军,很容易发现进攻的部队。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这种道路上,敌军随随便便砸一颗大石头下来,你摆的兵马越多,损失也就越大。
所以,利用土包作为掩护,层层推进上去,哪怕速度慢一点,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进攻的官兵。
受李中易的严重影响,现在的汉军之中,普遍推崇既要打胜仗,又要损失小的作战思想,而没有莽干的空间。
归根到底,由于李中易采取的是,厚养军队的政策,则每牺牲一名战士的成本,都是巨大的!
李中易曾经当众算过一笔大帐,如果某场战役,阵亡的将士超过一万人,朝廷的财政就会陷入到极大的窘境。假如,阵亡的将士超过了两万人,朝廷的财政必将瞬间破产。
当然了,那个时候,朝廷还没拿下江南和蜀地,财政的收入水平相对比较有限。
就算是现在的财政承受能力,已经提高了一倍多,阵亡的上限也不能超过三万。
正因为战损的成本过于高昂,在汉军之中,大大小小的将领们,不管是自愿也好,被迫也罢,都必须学会精算损失帐。
经过总结,战损比例最大的战役,除了中埋伏之外,就是被追击!
所以,汉军的将士们,都养成了宁可不胜,也不能因为轻敌而导致大败的作战习惯。毕竟,每一位精锐的战士,都是宝贵财富,而不是不值钱的消耗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