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通过安家对其他的耆老士绅起到警示作用,但却也没打算真把他们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
朱允熥笑了笑,道:“喝茶!”
于实端着茶盘站在安柏成父子面前,静静地等着他们接过上面的茶杯。
最后,还是安学文率先接下。
仅凭这一点,就挺够爷们的。
之后,朱允熥也不再非得等安柏成拿起来,便道:“无论你们是出于何种目的,但在这些年中你们资助乡里子弟读书,又曾多次修桥铺路,这都是实际处存在的功绩。”
听到这,安柏成父子更费解了。
在他二人一头雾水中,朱允熥直接道:“孤会以此奏请父亲,请父亲免了你的流刑的。”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不至于逼迫的那些耆老士绅狗急跳墙外,也是为了鼓励他们能够多做好事。
无论是兴办义学还是修桥补路,这都是比较浩大的工程了。
有了耆老士绅的帮忙,也能为朝廷减轻不少压力。
“真的?”
安柏成不知是看淡了生死,还是单纯的没反应过来。
反正,最先说话的是安学文。
“先回吧!”
听清与否都那样了,朱允熥哪有义务和他们解释那么多。
安学文没等到朱允熥的回答也不再继续往下了,竟直接叩拜在地上砰砰的连磕了几头,道:“谢殿下,谢殿下...”
由朱允熥这话基本算定了。
他们通过和朱允熥的接触算是明白了,朱允熥的太子之位非常的牢固。
对朱允熥的这个建议朱标即便不同意,顶多也只会在私下里以父亲的身份训斥一顿。
但凡朱允熥在公开的场合答应的事情,必会尽最大努力维护朱允熥威望的。
朱允熥做这些又不是为让他们感谢的,也没等到安柏成的致谢,便抬抬手道:“行了,带走吧。”
他只说和朱标请示,又没说现在就定了。
所以,最后是否放安柏成,还需朱标来拍板才算。
再之后,朱允熥又叮嘱了顾佐几句,这才转而回了宫。
要是时间允许的话,他今日就得动身去湖广了,可不能再耽误下去了。
在乾清宫见到朱标,朱允熥先把今日审讯的供词送上,最后又说了几句自己的建议。
这些东西从吕长宇以及安家集百姓的状子中都看到过了,再看那一遍基本上没什么好惊叹的。
朱标在看这些东西同时,就已经对朱允熥所言表示了肯定。
“你考虑的很周全。”
“处理安家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大明其他同等身份的人从中起到警戒作用的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无论都是道德还是律法,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缔造稳定的秩序,可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
“安家集的百姓也只是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只要能拿回来属于自己的利益,也不是非要杀了安柏成不可。”
乡民们更多的只是忌惮于安柏成。
现在的安柏成即便是侥幸活命,也会变成被拔了牙的老虎,再不会对乡民们起到任何威慑的作用。
“父亲。”
朱允熥道:“到目前为止,安家集的问题已经处理完毕了,只剩下查抄了安家,然后把相关之人依法治罪就行了。”
“湖广的事情比较紧迫恐再耽误不得了,等这些全部处理完估计还得几天,要不...”
主要的全都事情处理完了,剩下零碎的这些反倒更耗费时间了。
朱标合上手中的供词,也没否认点头道:“詹事府可有合适的人选?”
自从朱标即位后,便开始大量启用当初老朱给他留在詹事府中的人选,以便腾出位置让朱允熥充实自己的人进去。
可是,职大出身人阅历还不够,旧式科举的那些官员朱允熥又不相信。
总之,直到目前为止,朱允熥都没能把朱标调走的人补充齐全了。
其实本来詹事府后备的这些人选都是由在位皇帝帮忙培养的,哪有太子没还继位就开始自己选官的。
但因职大的创立,朝中有很大一部分官员都是职大出身。
换句话说,都是朱允熥的门生。
自己的门生自己去选,不也还更方便一些。
朱允熥摇摇头,道:“没有,儿子还没能人挑出合适的人选担起詹事府的担子。”
对于这个事情,朱标明显没有帮忙的意思。
“詹事府的人选将来会是你的左膀右臂,还是得尽心去挑。”
“不着急,慢慢来吧。”
与朱标的父子情义摆在那儿,朱允熥也不会怀疑这是朱标的故意试探。
“良将难求,只能慢慢等了。”
朱标话没多说,只道:“安家的事那就还让顾佐去处理吧,正好他也了解做起来也更顺畅一些。”
这事儿要说得罪人早就已经得罪了,剩下的这些多多少少倒还会有些功劳。
顾佐跟着让他忙前忙后这么久,把这一个功劳给了他倒也不是不行。
“顾佐挺合适的。”
之后,朱允熥也没再多说,便直接冲朱标做了拜别。
“湖广的事情这么久都没平息,必定不会那么容易解决,此去千万要小心。”
他也并不是第一次处理这些事情了,多少也都有了些经验。
此去湖广,朱允熥也不担心了,也就当成是一次普通的出差了。
不过面对朱标的叮嘱,朱允熥还是认认真真地道:“儿子明白,父亲不用担心,一旦有了任何情况儿子会第一时间和父亲联系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