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一条毛利很低净利更低的赛道,但在国内零售业整体放缓的情况下,便利店却保持稳步增长。
一方面是政策扶持,一方面是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但还有一面不可忽视,那就是新技术的应用,使得SKU管理、物流配送等等愈发科学,成为“新零售”概念中的代表元素。
所以小康启动之后的第一步不是铺门店推单车,而是做软体方面的开发,要把内生性和基础的东西先搭建好。
当然,便利店经营的品类很多,也不都是毛利特低,比如热餐的毛利就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之高。而便利店又是商业社区早午餐的重要解决场景,所以至少在大城市大品牌的连锁便利店中永远弥漫着饭香。
然而热餐这个品类实际上属于鲜食,是创新型便利店的核心护城河,因为创新型便利店必须有冷链物流能力,这恰恰是其它竞争者的弱项。这方面的供应链打造,以724为例,在岛国有接近两万家门店,覆盖区域内有接近200家食品加工厂和一百多个配送中心,有能力对门店进行充分的补货。
要知道岛国的面积只有4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河北,这个强大的冷链物流投送能力使得724始终雄踞便利店行业的全球第一把金交椅。
除了热餐之外,同样属于简餐但不属于鲜食的包装食品,也就是便当沙拉饭团一类的,毛利率同样可观。
这就说明了物流的重要性,包装食品同样对物流有着巨大的依赖。所以物流是小康必须首先把钱烧起来的地方,是开店的前提。
要是早几年,可能国内想烧这笔钱都比较费劲,比如说对不同温区的食品,需要匹配不同的配送策略,有的一天送一次,有的要送好几次,管理起来各个配送中心各个环节只要出错一次,就是一笔损失。
得益于最近两年便利店在国内遍地开花的状况,特别是模仿711的便利店体系不断涌现,现在的便利店从业者对于物流方面的精耕细作已经相当适应了。
开便利店的关键在于选则品类和开放加盟体系,不过这不是里程碑1需要考虑的问题。选择品类的问题实际上很重要,因为创新型便利店的趋同性实在太强了,茫茫多便利店看过去全是山寨724的,如何保持新鲜感,制造差异性就是很明显的问题。
而开放加盟能创造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是便利店买卖的精髓。未来的小康肯定是旗舰店为核心加盟店为依托的模式,不过现在还谈不上,因为开放加盟必然是“补贴用户”这个操作降温之后的事情。
否则,补贴用户和加盟商的利益严重冲突,也很容易制造羊毛党,用户来薅羊毛也就算了,如果加盟店本身薅羊毛简直是一场悲剧。
除了模仿724的创新型便利店,天朝还有大量的本土便利店,模式也很成熟,比如美宜佳模式。当初几个土豪玩家组团投资神器公司,里边有个王印宇,开的就是这种连锁便利店。
在鲜食上,美宜佳模式和724模式有很大差异,但两者都有比较明显的问题——迭代速度太慢,没有新鲜感。
这个问题拍脑袋是很容易发号施令的,换着花样做不就行了?问题是这是连锁便利店,不是夫妻小店,怎么换?换哪个留哪个?取消的款式正好是用户喜欢的怎么办?各地口味都有差异,别说全国范围,就算一个区,东边和西边的客源也有差异,瞎捷豹换更大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所以鲜食迭代慢不是没原因的。这个时候,大数据就派上用场了。APP触达用户,可以高效的获取大数据,增加SKU的迭代效率,起到正的效果。因此招聘大数据攻城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越早越好。
这方面,国内国外的便利店,只有很少数用APP进行数据指导,就算是724也是如此。而做了APP的便利店也鲜少使用大数据进行协同作战的,会员体系主要用来勾引用户充值或者外卖,而不是提供额外的服务以及收集数据。一句话,这种会员体系没有“做足”,即使搭建了会员系统,也有用户注册使用甚至充值,但是缺乏跑马圈地的效果,圈不住这些用户。
圈不住用户,他们就会去别的店消费,下载别的店的APP,加其它便利店的会员,偶尔用用小康,这不是楚垣夕想要的效果。
用户一天有24小时,分配给工作、休息、吃饭、睡觉、游戏、社交还有做爱做的事情等等,其中用来进行便利店购物的时间很有限。但小康可以制造更多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增加使用小康APP的时间,让他们没有开别的便利店APP的心情。
时间是一种财富,互联网领域所有模式创新都是对用户时间的再组合,以此为竞争的前提,从结果倒推原因,就是一条成功的途径。楚垣夕要的是尽量占用用户的时间财富,把普通人的时间变为自己积累资本的燃料。
现在还没有人这么做,或者说即使有人已经做了但是没有找到高效的方式,但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便利店企业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就算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把注意力聚焦到APP上的便利店已经开始出现。这已经不是原世界中的2016年了,环境不一样,小康必须抓住这个时间窗口,首先把会员体系做足,达到跑马圈地的效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